■ 马克思主义属于青年。
■ 今天的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。
■ 马克思在青年人眼里依然充满魅力。
■ 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,就可以有积极的人生。
24日上午,“马克思主义·青年说”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《我读马列经典》校园沙龙活动在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报告厅举行。
今天的青年,离马克思主义有多远?对这个问题的追问,正是举办此次“马克思主义·青年说”系列活动的初衷。系列活动由省委宣传部、省教育厅、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,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。主要有“马克思主义·青年说”创作暨演讲大赛、“我读马列经典”校园沙龙、“现代青年人思想状况”问卷调查3大专题活动。
“马克思主义属于青年。”参加启动仪式的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说,“《共产党宣言》创作时,马克思30岁,恩格斯28岁,他们共同为无产阶级运动和共产党人制定的第一个党纲,成为全世界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。”谈到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,长江学者、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永贵用“青年”“马克思主义”“时代”三个关键词总结了三句话:第一,青春的思想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。第二,明年,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,马克思诞生200周年,马克思主义引领了时代的发展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激发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活力。第三,青年一代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为引领,研读经典、领会精髓,不断开拓历史发展的新时代。
今天的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。新华日报社总编辑、党委副书记双传学认为,青年人的信仰,青年人的力量,决定人生的方向,也决定社会的走向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一棵美丽的“智慧之树”,给人力量,给人希望,是人生和社会发展大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。青年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四个自信”,感悟科学理论这道风景的理性之美、信仰之美、境界之美、实践之美,科学理论的绿荫一定会清朗我们的思想生态,护佑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,让青春韶华成就青春梦想。
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bat365官网入口青年教师何畏对此深表赞同。“在人类思想历史上,绝大多数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就过时了,可另有一些思想不是这样。可能它曾饱受围剿或备受攻击,但在人类历史最需要它的时刻,它一定会迎来复兴,重放光芒。”她认为,马克思主义就是如此。现在青年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了解。但通过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形式活泼、别开生面的活动,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激荡,效果会更好。
事实上,马克思在青年人眼里依然充满魅力。“亲爱的燕妮,我又给你写信了,因为我孤独,因为我感到难过,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,但你根本不知道,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……”在朗读马列经典环节,马克思写给燕妮的信在青年学生王紫潇饱含深情的朗诵中,让人听得热泪盈眶。作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人,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张小斐,因此与马克思有了一次“近距离接触”。“此前,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接受程度不一。”她说,今天举办这样的活动,不是强制灌输,而是搭建了一个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窗口。在活动中,她自己深切感受到,对马克思主义不能“无知者无畏”,盲目说“不”。
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与青年人的距离这个现实问题,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认为,有距离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实际问题一直避而不谈或者羞羞答答。“实际问题确实是存在的,包括买房问题,会有人因此而失望并引发人生的消极态度。”他说,信仰问题不能解决现实问题,但是信仰问题可以给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动力。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,就可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,可以增加克服困难的动力和韧劲,也自然更容易找到方向和出路。
本报记者 陈立民 翟慎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