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马院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媒体马院

光明日报:坚守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广阔舞台上

时间:2021-12-31来源:bat365官网入口点击:213


       12月28日出版的《光明日报》教育周刊刊登了bat365官网党委书记、教授徐川的理论文章《坚守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广阔舞台上》,现将全文转发如下:

【亲历者说】

  五年时光,不长也不短,刚好书写一段坚守。这个五年,时间见证了我们,我们见证了时代;这个五年,时间在变,内容在换,而我们和青年一直在一起。而变与不变之间的方向和细节,是我们用行动为这个五年写下的注解。

  坚持陪伴青春。“在哪用力、对谁用情、如何用心、走向何方”是我们的追问。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,好比是小麦的灌浆期,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,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。作为青年学生的同路人和引路人,他们出现在哪里,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应该出现在哪里。如今,互联网突破了课堂、高校、求知的传统边界,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、无日不网、无处不网,因此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,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。从人人网到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到短视频阵地,我们一直在寻找、探索和坚守。如今,微信公众平台“南航徐川”服务30多万青年,每年回答学生咨询10万余条,面对学生的咨询和问题,我们选择不逃避、不回避、不拖延,坚持分类引导,因材施教,坚持咨询48小时回应机制,全天候陪伴。我们系统思考、与时俱进,持续围绕网络思政教育发力发声,形成了“答学生问”“节日谈”“党课”“传统文化课”等多个栏目品牌,多篇阅读量上十万,累积收获了上千万的浏览量,辐射受众200余万人。在陪伴青春的过程中,我们认为思政教育的实效,需要面对“真案例”,解决“真问题”,提出“真建议”,起到“真效果”。

  坚持探索方法。“学生要什么,我们有什么,东西怎么给”是我们的思考。未来属于青年,希望寄予青年,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、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,这是广大思政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走近学生、吸引学生、感染学生,就必须运用青年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,只有学生需要、喜欢、接受,才会有学生认同、理解和践行。我们坚持“问题从学生中来,话语到学生中去”,把我们要讲的道理、情理,把我们要讲的现实、事实,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、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。我们坚持聚焦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,关切学生的成长需求,关注语言的生动性和可读性,用故事讲道理,用道理说现象,用现象做素材,用生活话语表达思想,用故事案例支撑逻辑,综合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法,将思政教育内容加以生动化的诠释,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,吸引学生主动靠近、自动连接,努力让学生愿意听,听得进,听了信。

  坚持同向同行。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是我们的信念。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,研究领域、教授内容、教学方法各有不同,但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,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。因此,把“我”变成“我们”就成为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和坚守。我们按照“体系开放、组成多元、统分结合、资源共享”的基本原则,组建了涵盖高校教师、党政干部、劳动模范、社会精英等近百人在内的“川流不息”思政工作团队。团队践行“精准滴灌”的教育理念,形成“寓理于情”的表达特色,构建“协同联动”的工作机制,我们围绕青年、关照青年、关爱青年,开展教学实践、学术研究、理论宣讲、咨询答疑,形成了“川流不息”的思政教育模式。通过共同守好一段渠,种好责任田,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,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教育之中,讲好“国之大者”,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讲好“大思政课”,形成协同效应。从一个人的工作探索,到几个人的工作方法,再到一群人的“川流不息”,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,这是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。


(作者:徐川,系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bat365官网入口党委书记、教授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1-12/28/nw.D110000gmrb_20211228_2-14.htm

友情链接

联系我们

  • 电话号码:025-52115201025-52116005
  • 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大道29号
  • 邮编:211106

欢迎关注官方微信